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

Uber上市:谁成了高富帅,谁成了接盘侠?| 硅谷洞察

更多精彩,敬请关注硅谷洞察官方网站(http://www.svinsight.com) 美国时间 5 月 10 号,共享出行巨头 Uber 以 45 美元的发行价登陆纽交所。旋即,Uber 上市的新闻就登上了各大科技媒体的头版头条、成为当天当仁不让的最大新闻,主要有几个原因:

更多精彩,敬请关注硅谷洞察官方网站(http://www.svinsight.com)

美国时间 5 月 10 号,共享出行巨头 Uber 以 45 美元的发行价登陆纽交所。旋即,Uber 上市的新闻就登上了各大科技媒体的头版头条、成为当天当仁不让的最大新闻,主要有几个原因:

第一,融资规模大。Uber 以 81 亿美元的融资,成为 2014 年阿里巴巴以来美股最大规模 IPO;

第二,公司估值高。此次 Uber 以每股 45 美元的价格上市,估值达到 824 亿美元,成为自 2007 年 Facebook 上市以来市值规模最大 IPO;

第三,刚一上市就高开低走、开门黑:周四晚上市前,Uber 参考老对手 Lyft 的股价走势后,为避免一上市就股价跌,特意定在 44 至 50 美元每股区间段。不过以 45 美元上市的 Uber 还是没能逃过破发,上市后开盘报 42 美元,收于 41.57 美元,暴跌 7.62%。美国时间14号收盘价更是仅有 39.96 美元,跌破 40 美元大关。

Uber上市:谁成了高富帅,谁成了接盘侠?| 硅谷洞察

(Uber 自 10 号上市以来,股价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)

融钱巨多、估值极高的背后,是家目前为止尚未盈利、且不知道未来到底什么时候能盈利的公司……Uber 的踉跄上市对它自己来说,只是击鼓传花的一个最新章节,但对于诸多投了 Uber 的投资者来说,有人一下就挣出了金盆洗手、诗和远方的资本,也有人成了…接盘侠。

Benchmark 狂赚 600 倍!软银仅赚 1.5 倍

如果说 “敷着最贵的面膜,熬着最长的夜” 是年轻人的朋克养生,那么 Uber “融最多的资、烧最贵的钱” 的发展方式,可以说很朋克创业。

为了融资,近十年来 Uber 几乎把能融的钱都融了,Uber 的投资方数量也达到了惊人的 90 多个,其中既包括 Benchmark、Sequoia Capital 等风投机构,也包括谷歌母公司 Alphabet、微软等大企业,还包括诸多个人投资者 —— 其中甚至包括艾什顿•库彻这样的电影明星。

而趁这次 Uber 上市赚得最盆满钵满的,应属目前由马特•科尔勒(Matt Cohler)领导的 Benchmark Capital:早在 2011 年,作为 Uber 的首个机构投资者、A 轮领投方,Benchmark 当年投的 900 万美金,再加上后续又跟投的一些,共拿到 1.5 亿股 Uber 股份,占 11%。随着 Uber 上市,现在已经变成了 70 亿美金!

算下来,回报率足足有 600 余倍,难怪 CNN 称为这是 “有史以来回报最好的一笔投资”。

在 VC 不计其数的硅谷,Benchmark 有几个鲜明的特征:

首先,它很古老。早在 1997 年就投资了 eBay。和他们同时期的 VC 不少已经走了下坡路,但 Benchmark 依然稳居顶级 VC 阵营,陆续投出 Twitter、Yelp、Snapchat、Instagram、Dropbox 等公司;第二,Benchmark 极擅长早入场、以小博大,多年来保持着极高回报率。上面提到的 Benchmark 投出的那些公司,大多数都是在很早轮次就已入场。

与之相比的是 Uber 另一位主要投资方——软银愿景基金,虽然也在此次 Uber 上市之际大赚一笔,但从回报倍数看,软银在 Uber 之战上和 Benchmark 相比,逊了 N 筹。

Uber上市:谁成了高富帅,谁成了接盘侠?| 硅谷洞察

(Benchmark 比软银早入场不少。图自 The Information,版权属于原作者)

2017 年以来,软银频频出手布局出行领域,同年参与 Uber G 轮融资,以其一贯不差钱的作风猛砸 77 亿美元换得 Uber 16.3% 的股份,成为 Uber 最大股东。此次上市时,软银账面赚近 40 亿美金,回报率约为 1.5 倍,但已成为目前愿景基金回报最丰厚的一笔投资

但在 Benchmark 以 1.2 亿美元赚 70 亿面前,软银在很多轮后投的 77 亿赚 40 亿,就显得不那么神话了。其实这也很符合这两家 VC 的一贯作风:有千亿美元支撑的愿景基金,投起资来是绝对的 “霸道总裁爱上我” 作风:只要看准,就会排除万难、不惜一切代价入手。

两任CEO:一个得意,一个失意

此次 Uber 上市,Uber 的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 Travis Kalanick(卡兰尼卡),这个一手创立了 Uber 的创始人却不仅不让敲钟、还被告知不许上台,只被允许在一楼观看。

不过这很难影响他的好心情:直到今天,卡兰尼卡坐拥 1.14 亿股 Uber 股票,约占7%,仍是 Uber 最大个人股东。他在 IPO 时以 45 美元的价格卖了自己 Uber 股票里的 370 万股,入袋 1.68 亿美元,这和他目前还剩下的价值超过 50 亿美元的股票比起来,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了。

Uber上市:谁成了高富帅,谁成了接盘侠?| 硅谷洞察

(图自 Quartz,版权属于原作者)

临危受命的现 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i 作为雇佣兵,比卡兰尼卡就少拿了很多。前者现有 19.6 万股,按每股 43 美元计算,此次上市给他带来约 840 万美元收益。这笔钱在硅谷够买个房子、够孩子读书,但诗和远方不太可能了。

Uber 上市前,董事会曾给 DK 画了张诱人大饼:只要 Uber 能以 1200 亿美元估值上市、并保持三个月,就给他价值 1 亿美元股票作为奖励,可惜 Uber 上市时估值离这个目标差得很远。

Uber上市:谁成了高富帅,谁成了接盘侠?| 硅谷洞察

(Uber 现任CEO DK 在上市前走向纽交所,图自 Spencer Platt/Getty Images)

此外,Uber 的首位 CEO(卡兰尼卡实际上是第二位 CEO,当然毫无疑问也是更出名的那位)Garrett Camp 作为拥有 Uber 5% 的第二大个人股东,也得以入账 35 亿美元。Uber 一号员工 Ryan Graves 也有 13 亿美元入账。

Uber上市:谁成了高富帅,谁成了接盘侠?| 硅谷洞察

(图自 CB Insights,版权属于原作者)

沙特王子:我心里有点苦

《名利场》杂志对于 Uber 此次上市的评价是:“再没有其他公司像 Uber 一样这么广为人知、融了这么多的钱,做了这么多承诺,然后……表现得这么糟糕。”

Uber 最初估值 1200 亿美元,现在估值腰斩,意味着当初以更高价格估值入场的投资者就要承担损失。沙特公共投资基金(Public Investment Fund of Saudi Arabia,简称 PIF)就是其中之一。

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在 2016 年花 35 亿美元投资 Uber,得到 Uber 7300 万股股份,占 4%。该基金 Managing Director Yasir Al Rumayyan 也随着这笔投资在 Uber 董事会上取得一席。

不过,这个基金背后真正的大当家是沙特王室的王储穆罕默德·本·萨勒曼(Mohammed bin Salman,就是那位前阵子被认为是谋杀《华盛顿邮报》记者卡舒吉的主谋)。这次 Uber 上市,由于估值下跌,他们手握的 Uber 股票目前值 31 亿美元,和投资时的 35 亿美元相比,就算忽略各种税费,也已经亏了 4 亿美元。

Uber上市:谁成了高富帅,谁成了接盘侠?| 硅谷洞察

沙特公共基金的郁闷绝非独有。

美国新锐新闻机构 Axios 上周日发文称,Uber 上市后仅周五一天,投资者合计就损失了 6.55 亿美元。由于之前大家对 Uber 过于乐观、估值过高,2016 年及以后的投资者都有或多或少的损失

财经记者 Felix Salmon 写道:“三年前购买优步股票的投资者目前已损失了 15% 的资金 —— 这还是忽略税费不计。而其机会成本更高:标普 500 指数的投资者在同一时期的资金增长了50%。” 换句话说,如果当时拿同一笔钱投指数股,现在能有 50% 回报率。账面损失加上机会成本,里外里算起来格外叫人心塞。

本周一,Uber 的 CEO DK 在发给员工的邮件里承认,股票上市后的表现 “不如我们预期的那么好”,找的理由是周一 “市场总体表现不佳”,况且当年 Facebook 和亚马逊刚上市时股票也表现得不好,现在却都表现不错。“一切情况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。” 他写道。

真的如此吗?

逆风上市之后:盈利之路,道阻且长

都说 Uber 上市的时机不够理想,正好赶上最近大盘表现不好。既然大盘表现不好,为什么 Uber 不择吉日上市,非要匆忙流血上市?

因为 Uber 别无选择。

Uber上市:谁成了高富帅,谁成了接盘侠?| 硅谷洞察

(图自 Axios,版权属于原作者)

融钱变难、发展速度有放缓势头,自己又尚未能实现盈利。Uber 在私募(一级市场)、公募(二级市场)、自己盈利造血,这三条路两条被堵住,因此除了赶紧上市输血,别无选择。

据招股书显示,2018 年 Uber 营收为 112.7 亿美元,总成本支出 143.03 亿美元,运营亏损 30.33 亿美元。

其实,从 2014 年到 2018 年,Uber 主要业务的收入一直无法支撑高昂的各种成本费用,一直处于亏损状态。Uber 还在招股书中表示,运营支出将继续大幅增加,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无法盈利 —— 不过这句话在招股书里并不少见,Lyft 的招股书里也有这句话。

公司尚未盈利,想继续融钱总要给投资人们点信心。但令人忧虑的是,Uber 增速也在放缓。2018 年 Q4,Uber 收入为 30 亿美元,环比增长仅 2%,比上一年度同期增长 25%,但与 2018 年第二季度、第三季度的 63%、38% 相比,增速放缓相当明显。因此,不论是从其表现缺乏亮点的增速、还是巨大体量、抑或是投资人们的套现需求,上市就成了 Uber 最合适的选择。

然而,Uber 从没隐瞒自己对亚马逊 “烧钱建立护城河、最终获得长期盈利” 模式的向往之情。

Khosrowshahi 在某次会议上就说过,车对于 Uber 来说,就好比书对于亚马逊的意义。意思是,就像亚马逊以卖书起家一样,共享出行也只是 Uber 辽阔版图的起点。

从已经开始盈利的 Uber Eats、到被寄予厚望的卡车货运业务 Uber Freight,Uber 也的确在积极拓展版图。但另一方面,供需两端难以匹配、运营成本高居不下、乘车安全问题、用户对价格敏感、粘性低等问题依然使 Uber 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。

Uber 这场上市大戏远未结束。不少媒体表示出了 Uber 引发硅谷科技泡沫破裂的可能性。不论 Uber 是否会引发泡沫破裂,它的的确确是这种泡沫的一个明显体现。

很多人在看到破发后都在问:为什么 Uber 之前估值过高?问题出现在了哪里?其实,问题或许并不仅是 Uber 本身 —— 硅谷创投圈一味 “庆祝融资”(而不是 growth 或盈利)的文化,或许早就为 Uber 的破发埋下了伏笔。

更多精彩,敬请关注硅谷洞察官方网站(http://www.svinsight.com)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5y5r.com/1861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