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短短两场战斗之后,便暴露出其技战术体系上的严重短板,甚至无法真正融入当前的信息化作战环境。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思考,曾经的“单兵英雄”在现代战争面前,是否也有些力不从心?
俄乌战场上,现代化的无人机、精确制导武器以及实时卫星监控等先进装备彻底改变了战争模式。
可以说,战场不再是“看得见敌人”的肉搏,而是高空中的卫星、数十公里外的导弹甚至隐身在暗处的无人机主导的战局。朝军这些“精锐”特种部队,即便是在传统作战中表现得再强悍,在面对“看不见的敌人”时也难免陷入被动。
眼下的朝军,往往还没看清敌方的部署,就可能被远程火力轰炸殆尽。这种“代差”不仅让朝军难以适应,也让我们看到现代战场上技术水平的重要性:即便是身经百战的精锐,如果缺乏先进设备的支撑,依然会成为刀枪不入的“空中敌人”的靶子。
除了装备落后,朝军的战术理念同样亟待升级。过去,他们的战术多以“渗透、潜伏、破袭”等方式为主,但在乌克兰,这种以“自我为主”的战术打法显然失效。现今的战场要求的是团队协作、信息化控制和精准打击。
朝军要想真正融入俄乌战场,必须转变“独角戏”的角色定位,把自己当作俄军远程火力的配角,配合俄军的炮兵、无人机等装备,进行“辅助攻击”才有出路。就像电影中的配角,也许不被关注,但正是他们默默的配合,才能推动情节的关键进展。
如今,朝军必须将注意力转向小组作战的战术能力上,这才是现今乌克兰战场上最为主流的作战模式。精确导弹和无人机的普及,令大规模军团冲锋逐渐失去优势,反而是三五人成的小组作战成为了攻防对抗的关键。
这对朝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:不仅要能“近战缠斗”,还得具备野战医疗、电子战操作、无人机操控等多种技能,这些都是现代士兵的“标配”了。眼下朝军这些特种兵恐怕还远远不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——要想短时间内实现这种转变,对他们来说确实并不现实。
朝鲜的军事实力虽然长期以来都被宣传得颇为“神秘”,但现代战争的现实无疑暴露了其在装备和战术上的“代差”。在这个由高科技武器主导的战场上,强悍的单兵素质已不再是制胜的关键,反而更需要适应信息化、精准化的作战环境。